智伯渠始于战国初年。它的拦河坝原来是为壅水攻城作战修筑的①[注:郦道元在《水经·晋水注》中记载着:“昔智伯之遏晋水以灌晋阳。其川上溯,后人踵其遗迹蓄以为沼,……沼水分为二派,北渎即智氏故渠也。昔在战国,襄于保晋阳,智氏防山以水之,城不没者三版,……其渎乘高,东北注入晋阳城,以周灌溉。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三十里,晋祠东北十里,汾水之滨。]。《水经·晋水注》对这项工程的说明中最可注意的是“防山以水之”、“蓄以为沼”和“其渎乘高”,的几点。防山,是在山谷拦河筑坝。坝筑成后,上游即形成蓄水库,这就是所谓的“沼”。蓄水后,库内水位升高,这时要开渠从库内引水,渠道位置自然较高,“其渎乘高”就是说的这个意思。正因为“乘高”,才有利于引水东下,水攻晋阳城。壅水灌晋阳是公元前四五三年的事情,战后若干年劳动人民“踵其遗迹”加固大坝,开渠引水灌田,变水害为水利,创造了原始的有坝取水枢纽。

转自:中国水利国际合作与科技


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  吉ICP备15007926号  联系电话:0431-846088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