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1/9/19 15:47:21 浏览量:4239 【字体:
大 中 小】
1、 水土保持造林
1) 按用途划分
水保型经济林 (含果园):在造林面积中占有相当比重,作为农民脱贫致
富的主要财源之一。
水保型薪炭林:在农村燃料缺乏的地区应占有相当比重。
水保型饲料林:在北方干旱、半干旱饲草不足地区,可结合水土保持营
造柠条、紫穗槐等灌木饲料林作为补充。
水土保持用材林:黄坡上作为用材林的水土保持人工造林,必须修好蓄
水保土的整地工程,以免因庸才伐木引起水土流失。
2) 按不同地下部位划分
丘陵、山地坡面水土保持林:根据荒坡所在位置、坡面坡度与水土流失特点,分别布设在坡面的上部、中部或者下部,与农地、牧地成带状或块状相间。
沟壑水土保持林:分沟头、沟坡、沟底三个部位,与沟壑治理措施中的沟头防护、谷坊、淤地坝等紧密结合。
河道两岸等水域附近水土保持林:主要用以巩固河岸、库岸与渠道,防止塌岸和冲刷渠坡。
路旁、渠旁、村旁、宅旁造林:应按照农田防护林网的要求,以经济林为主,形成庭院经济。
2、水土保持种草:根据不同用途,种植基地主要包括特种经济草生产基地、饲草基地、种籽基地。
3、 封育治理
封山育林地:选择在地面有残林、疏林,或遭到自然灾害、人为破坏的林地和采伐迹地,当地的水热条件能满足自然恢复植被的需要。
封坡育草地:选择在因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、载畜量下降,水土流失和风蚀加剧,但地面有草类残留根茬与种籽,当地水热条件能满足自然恢复草类生长的地区。